轻型隧道逃生管道的设计
1.轻型隧道逃生管道结构尺寸设计
在全身进入式上下通行的圆形洞口底部出入口爬行通过时,圆管的小值585mm。 同时,考虑到公路隧道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,隧道施工逃生通道的外径不宜过大,否则对施工的影响较大,故取隧道施工逃生通道的外径为直径800mm(或是860mm)。
2.轻型隧道逃生管道薄厚径设计
薄壁圆管在受到隧道顶部大能量块石侧向冲击的过程中,结构下半部分的整体弯曲变形较小,变形以冲击点局部凹陷为主。 经过大量数据测试后(有视频为证),设计中取(新型)救生管道壁厚为30mm是适宜的。(因此救生管道的规格为800*30)
3.轻型隧道逃生管道连接部件设计
本着拆装方便的原则,隧道施工逃生通道与隧道施工逃生通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抱箍连接。故在安装施工组织中较为方便,当首次安装时,只需将两管对接,用抱箍上紧扣牢,依据抱箍现有的孔,用钻往管管上打孔近穿螺栓即可。其中,钢丝绳端头和铁链端头为挂钩,铁链长度可根据扣紧程度由挂钩扣在铁链圆环上的位置 自由调节。
逃生管道案例:
目前在建的湖南至丽江高速公路中,率先在施工中使用了隧道逃生管道,为隧道施工者增加了防护措施。在云南修公路,桥隧比例高,地质地理条件复杂,隧道施工是生产的重中之重。但是,和以往的施工相比,大丽高速公路的隧道施工者们却多了一层防护。工人赵师傅告诉记者:隧道应急管道,这是个好办法,针对塌方,埋了,人就可以迅速顺着这个管子走。
隧道逃生管道综合性能对比
1、首先价格对比
逃生管和玻璃钢逃生管同样规格,价格相差不大,逃生管则便宜便宜(但是已经淘汰不属于新型材料)。
2、特点对比
新型逃生管道优势:
1、重量轻、仅为钢管重量的1/8左右,拆装和搬运方便。
2、管道韧性好、抗冲击强度高,受到强外力冲击时瞬间变形,吸收大量冲击能量,然后迅速恢复原来形状,为公路隧道施工救生应急救援提供了ji为可靠的保障。
3、管道环刚度高、耐压性好、不易变形,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发生坍塌时,承压能力和抗环境破坏能力远远超过一般管道。
4、性高。外观是橘红色,在隧道里有一定的警示和指引作用。
玻璃钢逃生管优势:
(1)重量于基本相同
(2)耐腐蚀性能于基本相同
(3)不能重复利用(如果隧道塌方石块砸到管道上会变行,只能使用一次)
逃生管优势:
易采购,没什么技术含量,移动困难,安装不便,不可重复利用。
三种材质的劣势:
逃生管:价格适中,假冒伪劣材料隧道逃生管较多,以次充好,蒙骗工程客户。
玻璃钢逃生管道:玻璃具有硬但易碎,不耐冲击,弹性模量低,易老化。
逃生管道 :单位比较重,不耐腐蚀,不耐冲击。
采购隧道逃生管道建议
通过以上三种材质对比,不同使用领域可以选择不同材质,但是在隧道中使用,目地是防止隧道坍塌,能保证人员,如果选择玻璃钢和钢管,隧道坍塌后,管道会被落石砸扁或砸裂,通道无法使用,根本起不到隧道逃生的目的,所以zui好还是选择逃生管道,同时还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,还要具备质量检测报告,合格证,zui好有逃生管道。防止买到冒牌货,也不能保证隧道逃生的。
在隧道逃生领域,以往传统的逃生管材质是钢管,但是管的抗冲击性能差,在抗冲击性能测试中,钢管和新材料逃生管管相比,当受到剧烈撞击之后,钢管发生了严重变形,但是新材料逃生管受到冲击后,石块被弹出,管道几乎没有受到损伤,耐冲击性能良好,其次和钢管相比,新材料逃生管重量轻变,便于输送和安装,而且价格适中,综合性价比高。
逃生管道优越性能:
一、公司逃生管的耐磨性具塑料之冠,比尼龙66(66)、聚四氟乙烯高4倍,是碳钢、不锈钢的7-10倍;
二、冲击强度列通用工程塑料之首,为聚氯乙烯的20倍、的两倍、的五倍,且能在-196摄氏度下保持。无论是外力强冲击,还是内部压力波动都难以使其开裂,这是其它任何塑料没有的性;
三、冲击能吸收值在所有塑料中高,且具有消音性;
四、磨擦系数低,仅为0.07~0.11,故具有自润滑性。在水润滑条件下,其动磨擦系数比66和聚甲醛低一半。
五、不结垢、不粘附(抗粘附能力可与聚四氟乙烯媲美),因此流动阻力很小,可长期保持流速和流量不减。其内径设计可比钢管减小15%;
六、高密度聚乙烯耐磨管化学稳定性好,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药品性;
七、优良的憎水性,吸水率小於0.01%,仅为的1%;
八、优良的抗内压强度,耐环境应力开裂性、抗快速开裂性;
九、卫生、,可接触食品和药物;
十、良好的耐候性和抗老化性。高密度聚乙烯分子链中不饱和集团很少,且分子量大,本身就具有很好的稳定性。
十一、易连接、安装方便;
十二、经济效益高,高管材的安装费用比传统材料低得多,加之耐腐蚀、耐磨损、耐候性等诸多因素综合比较,经济效益是钢管的4-6倍。
世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(武汉分公司)生产制造 逃生管道等产品。本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,公司历来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,以人为本,厚德载物,共赢俱进,从 逃生管道产品的开发,企业的管理到市场的推广都赋予人性化的理念。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、提拔上奉行“德才兼备,唯才是举”的原则,吸引了一大批各地的人才共创事业。